国家重点学科
四川“双一流”建设学科

【科研进展】我所“畜禽替抗生物活性产物创制及营养应用关键技术创新”科技成果通过第三方评价

2025年10月23日 09:57 作者:赵华 审稿人:钟邦胜 来源:  点击:[]

2025年10月22日,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组织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的国内同行专家在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农业发展中心对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畜禽替抗生物活性产物创制及营养应用关键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进行了评价。我校科技处副处长周伟老师,营养所赵华教授、项目参与单位乐山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德康农牧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课题组成员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主任周华强主持。

周华强介绍了在场各位专家和参会人员,并宣布此次评价会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印遇龙院士担任组长。他介绍了本次成果评价会的打分和评价标准,强调此次评价会要严格遵循“找问题毫不留情、给建议毫不保留、给结论毫不吝啬”的核心原则。

周伟代表学校科技处感谢各位专家不辞辛劳前来为科技成果提供专业的指导与点评,并表示科技管理处将以本次成果评价会为契机,充分做好服务工作,推动我校科学技术成果在省级的科技奖励中奋勇争先。

项目负责人赵华教授汇报成果。项目组历经近20年研发,创制了表达生物蛋白(以抗菌肽和生物活性肽为蓝本)、酶制剂的功能微生物,筛选鉴定出具有促进畜禽肠道健康的优良性状微生物,挖掘出能消除地源性非粮饲料抗营养因子的发酵微生物,为畜禽健康生产所需的优质功能型微生物及生物活性产物的开发奠定了基础;建立生物蛋白毕赤酵母功能微生物5 L中试和5000 L工业生产高密度发酵体系,创新微生物三级扩繁发酵工艺参数和微囊复方包被技术,实现畜禽肠道微生物高效生产;构建酒糟、小桐子粕等地源性非粮饲料资源菌酶协同发酵技术体系,开发生物发酵饲料新产品,为我国蛋白饲料资源的卡脖子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构建了肠道功能微生物、生物蛋白、生物发酵饲料配套应用技术体系,形成了相应的靶向调控畜禽肠道健康的营养技术,促进了饲料全面禁抗背景条件下畜牧业健康发展。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10件,发表论文72篇,出版专著3部;开发饲料及添加剂产品40余个,在四川、云南、贵州、新疆等10余省份推广应用,五年累计推广应用超2000万吨畜禽饲料,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经专家集体讨论认为,该成果创新性突出,实用性强,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生物蛋白API的合成表达技术及单位产量居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