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科技助农政策,推动地方养殖业提质增效,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组建科技服务团队,11月8日-13日赴凉山州普格县、喜德县开展为期6天的技术指导工作。团队成员包括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普格县、喜德县)科技特派团生猪产业组成员王曲圆讲师、四川生猪创新团队地源性非粮饲料源研究与高效利用岗位专家团队成员赵希仑讲师,以及四川生猪创新团队仔猪营养调控技术研究岗位专家团队成员何宗泽博士生。
团队通过培训授课、实地走访和基地指导等多种形式,为当地养殖户和企业提供了精准的技术支持,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
精准培训:聚焦问题,提升养殖技能
在普格县,团队于花山镇和跃进村举办了两场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围绕生猪养殖关键技术以及仔猪疾病防控展开系统科普讲解。赵希仑以“仔猪疾病治疗与环境防控”为主题,结合当地常见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和实操演示,并现场解答了仔猪腹泻、圈舍消毒等难题。何宗泽博士以“养猪饲料降本增效的策略”为题,从生猪不同阶段的饲料选择、饲料配比优化及饲养管理等方面提出多条实用性建议。团队为100余名养殖户提供了针对性指导,受到农户广泛好评。
在喜德县,团队联合龙头企业铁骑力士集团,面向企业20余户代养户开展了非洲猪瘟防控与降本增效专场培训,并发放《生猪提质增效养殖技术》、《生猪养殖疫病防控技术》、《猪场饲养管理规程》等多部技术手册,有效提升了代养户的专业技能,获得了企业与农户的一致认可。



深入一线:实地走访,破解养殖难题
在普格县,团队在培训结束后,马不停蹄地实地走访了 10 余家养殖大户。团队成员所到之处,他们都对养殖户发放养殖场管理方案及疾病服务手册,并与养殖户进行面对面交流,针对养殖过程中遇到的疫病防控、成本控制等难题,逐一提供一对一的精准解决方案。
在喜德县,团队重点调研了10余家代养户,详细记录了冬季保温不足导致仔猪受冻、饲料转化率低造成养殖成本增加等痛点问题,现场制定改进措施,并建立长期跟踪指导机制,确保问题有效解决,助力养殖户提升效益。

校企联动:协同创新,推动技术落地
为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在基层的转化应用,团队成员分别与普格县友拓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喜德县铁骑力士集团开展了深入的座谈交流。在座谈会上,双方围绕“企业 + 农户”模式下的技术推广路径展开了热烈探讨,共同寻求合作共赢的发展之道。
同时,针对螺髻山黑猪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双方也进行了深入交流,一致表示未来将加强合作联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持续提升当地养殖效益,助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此次科技服务行动,是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践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理念的生动写照。团队成员们深入基层、扎根乡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科技助农的责任与担当。他们表示,将以此次调研收集的数据为基础,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为凉山州生猪产业的提质增效提供更加长效、有力的支持,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