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上午,省委、省政府在成都金牛宾馆召开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大会公布了2019年度四川省科技奖励获奖项目及人选并授奖。陈代文教授被授予四川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吴德教授主持的科技成果“碳水化合物提高母猪繁殖效率的调控机制研究与应用”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省科技杰出贡献奖设立自1999年,表彰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被誉为四川科技界个人最高荣誉。陈代文教授是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农业农村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从事猪营养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三十多年,围绕猪的健康和高效生产开展营养理论和技术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对推动动物营养理论进步和解决产业问题、推动四川养猪产业提质增效、擦亮生猪金字招牌做出了突出贡献。以提高母猪终身优质瘦肉产量和饲料利用率为目标开展生猪生命周期全程营养研究,首创母子一体全程化系统营养技术,实现了生猪营养策略变革,提高母猪繁殖成绩和肉猪生产性能30%,使四川母猪年饲养量从600万头降低到400万头,而肉猪出栏量和产肉率保持稳定。在国际上开创抗病营养新领域,率先系统揭示抗病营养原理,创建抗病营养技术,使生猪发病率和抗生素用量降低30%,建成动物抗病营养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和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及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运用生物技术改造饲料资源,创建了地方农副产物资源化高效利用综合技术。先后获科研成果奖励11项,其中主持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主持和主研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发表科研论文592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60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1项。创新产学研结合模式,创建生猪协同创新中心,科研成果转化与服务产业成效显著,创社会经济效益上百亿元。扎根学科建设,致力团队和人才培养,把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团队建成了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团队,入选科技部、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创新团队,学科整体实力跻身国内一流行列。教书育人,坚守教学一线,重视质量工程建设,培养毕业上百名研究生。获得教育部优秀教师、国家教学名师称号。
吴德教授主持的“碳水化合物提高母猪繁殖效率的调控机制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10年研究与应用,实现了理论和技术创新。1.提出“基于母猪繁殖生理的碳水化合物营养结构”理念,依据母猪繁殖生理 阶段及碳水化合物组分代谢特点,创建了碳水化合物靶向调控特定繁殖目标的营养原理。围绕特定繁殖器官、特定繁殖阶段,弄清了淀粉、非淀粉多糖(纤维)和寡聚糖等碳水化合物组分或组合提高繁殖效率的作用与机制,揭示了碳水化合物营养-肠-卵巢、胎盘、乳腺的互作关系,创建了“基于母猪繁殖生理的碳水化合物营养结构”理念与技术体系。2.突破传统粗纤维、Van-Soest洗涤纤维评估体系,采用可溶和不溶性纤维体系创建了60种饲料原料纤维含量数据库及体外发酵参数。通过体内-体外试验明确了碳水化合物发酵特性与母猪繁殖性能的关系,解决了母猪碳水化合物原料精准利用参数缺乏的问题。3.率先探明了碳水化合物调控母猪卵母细胞数量和质量的营养原理,构建了提高母猪发情受胎率的营养关键技术。确定了后备母猪碳水化合物营养参数3套,与其他养分互作参数10个,饲料配制和管理技术6套;突破了传统NRC/ARC体系中以生长性能制定后备母猪营养需求的局限,解决了发情受胎率低的问题。4.基于碳水化合物调控母猪胚胎及胎儿发育的营养原理,建立了提高妊娠母猪有效产仔数的碳水化合物营养关键技术。采用连续多胎次繁殖成绩确定了妊娠母猪碳水化合物营养参数3套,与其他养分互作参数15个,饲料配制与管理关键技术10套;突破了传统以单胎繁殖成绩确定营养需要量的局限,解决了妊娠母猪产程长、死胎率高、有效活仔数低的问题。5.基于碳水化合物调控母猪乳腺发育的营养原理,精准量化了母猪乳腺组织对碳水化合物代谢底物的摄取特征及调控规律。新发现25种有利于仔猪肠道健康的乳源寡糖;确定了泌乳母猪碳水化合物营养参数2套,与其他养分互作参数10个,饲料配制和管理关键技术5套;解决了母猪泌乳力低,断奶存活率低的问题。获知识产权30件(发明专利国际1件、国内11件,实用新型专利3件,国家及团体标准等15件),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110篇(SCI论文91篇,影响因子>5.0的SCI论文16 篇,单篇最高7.273 ),SCI 论文总被引963次,建数立母猪繁殖营养参数83个,开发饲料产品30个,获国家新产品2个,创建了提高母猪繁殖效率的碳水化合物营养技术体系。累计推广1000万头母猪,PSY由22头提高至25头,累计新增产值900亿元,利润44.39亿元;由李德发院士、印遇龙院士等组成的专家委员会鉴定认为,该成果围绕母猪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需求,研究内容系统深入,方法先进,创新性突出,整体国际先进,部分国际领先。
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