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学科
四川“双一流”建设学科

加强校园学术文化建设 促进创新人才成长

2012年09月04日 17:48 作者: 审稿人:程翠玉 来源:  点击:[]

创新人才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校园学术文化建设对于创新人才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山东大学近年来在研究生校园学术文化建设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为例,力图探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创新人才成长的影响。

一、注重学术性,突出高品位,打造研究生学术文化品牌

创新人才的成长离不开校园学术文化氛围的熏陶,加强校园学术文化建设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生作为校园学术文化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对校园学术文化建设水平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结合研究生教育的特点,立足高水平,注重学术性,突出高品位,建设体现研究生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学术文化品牌,是有效提高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山东大学近年来重点打造覆盖全体研究生的“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面和优秀博士生探讨学术前沿,加强学术交流,阐释独特思想,展示最新学术成果,为活跃研究生的学术思想,开拓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激发研究生的创造性思维,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文化氛围,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

“稷下学宫”原为战国时代齐国招揽人才、相互辩论、各抒己见的场所,开创了海纳百川、百家争鸣的先河。本论坛取名“稷下风”,旨在传承齐鲁文化百家争鸣、开放包容的学术风气,弘扬山东大学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培养创新人才营造博学笃志、自由激扬的学术氛围。讲坛以彰显“开拓学术视野、构建交流平台、增强人文素养、打造论坛品牌”为活动特色,主讲人主要为校内外的名师学者和专家,如两院院士、长江学者、海外专家、杰出校友、政府领导、社会知名人士等。2011年,山东大学以“学术校庆、文化校庆”为理念,隆重举办110周年校庆活动,“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利用校庆期间名家云集的有利时机,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举办了70场“稷下风”系列学术报告,内容涉及文理工医各个学科,其中1/3的报告主讲人为国外著名高校的知名学者。一场场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吸引了众多研究生的积极参与,增强了不同学科研究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拓宽了他们的学术视野,启迪了学术思维,提升了学术素养。

2.“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

“海右”取自唐代杜甫的诗“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所谓“海右”,古代指东海以西地区,山东在大海西岸,故有“海右”的雅称。“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是山东大学倾力打造的面博士生的学术文化品牌。论坛每年五月份举办,致力于“弘扬学术精神,活跃学术氛围,促进学术发展”,选取学科前沿学术话题,由优秀博士生从自己专业角度进行阐发和论述,并由著名的专50场左右,举办“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60场左右。截至目前,山东大学“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已经各举办了300多期,已经系列化、品牌化,成为山东大学和山东省校园文化的重要品牌,多次获评“山东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极大丰富和带动了研究生的学术文化生活,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聆听“稷下风”学术报告,领略名家风范;参加“海右”博士生论坛,探讨学术前沿,已经成为广大研究生的一种习惯。

二、走出去、请进来,通过举办和参加高水平学术活动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

研究生学术文化活动以校园为依托,同时又要关注国内外的最新学术动态,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各种形式,为研究生创造条件,加强与校内外、国内外的沟通交流,开阔学术视野,展现学术风采,提高研究生的学术竞争力和创新水平。

自教育部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以来,山东大学近年已经成功举办了三次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分别为:2005年“两岸三地”——文史哲药领域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2008年“制度创新与新农村建设”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2009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论坛层次高、影响大,关注民生、关注重大现实问题,主题鲜明,名家云集,引起广泛关注,对于激发研究生的创新热情,引导研究生关注现实问题、承担社会责任,产生了积极影响。

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也不仅局限于校内研究生的交流,该论坛已经走出校园,举办了多场全国性和国际性“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取得了良好效果。2011年9月,作为山东大学110周年校庆期间的重要学术活动之一,山东大学与日本熊本大学联合举办“海右”国际博士生学术论坛(第六届“国际学生高科技论坛”),来自14个国家34所高校的近200名研究生和专家学者共聚山东大学,参加了这场高端学术盛会。论坛分化学、材料、信息、建筑、生命科学五个分论坛,参会博士生在各自学术领域发表学术观点,进行学术交流。本次“海右”国际博士生学术论坛的成功举办,开拓了“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的广度和深度,为论坛的发展拓展了一个新的模式,使本校研究生不出校园就能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学子们进行学术对话,共同探索学术前沿。

支持研究生参加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学术会议等重要学术交流活动,以开阔研究生学术视野,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2004年由山东大学等发起了全国部分高校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活动,2006年教育部正式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列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至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已连续举办8届。山东大学共有1000多名研究生经过培训组队参加全国竞赛,共计取得全国一等奖10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47项。研究生通过参与比赛,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凝聚力,锻炼和提高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近年来,山东大学每年都有30余名博士生受到学校资助,出境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开阔了学术视野,提高了竞争能力。

三、重视传统与创新,加强引导与管理,建设适应时代要求的研究生媒体平台

在以开放性、数字化、技术性、交互性、传播迅速为特征的信息时代,新媒体在研究生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给校园学术文化建设带来深刻影响和新的挑战。高校既应发挥传统的平面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又要积极打造适应时代要求的校园媒体新平台,充分发挥其积极的宣传和导向作用,为创新人才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和宣传环境。要加强对研究生刊物和网站的建设与管理,通过研究生媒体这一平台,反映研究生丰富多彩的学术文化生活。

由研究生主编的校园学术期刊《山东大学研究生学志》(季刊),创刊已十年,目前已出版41期。秉承“观乎人文,化成天下;以学为志,守正创新”的办刊理念,刊物融学术性与思想性于一体,特色栏目有:学者访谈、主题研讨、学科专论、书评、方家导航、译林撷英、留学生论坛、校外来稿、学术动态等。研究生院、研工部予以经费支持和审核指导,由17位研究生编辑组成的编辑部工作流程规范,采访、组稿、约稿、审稿、校稿、印刷出版、赠阅等环节有序进行,刊物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刊发的研究生论文中已有近百篇正式发表在《文史哲》、《求是学刊》、《周易研究》、《中国文学研究》等核心期刊,或被《新华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成为山东大学研究生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和校园学术期刊的先锋,也是全国高校同类刊物中较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之一。在国务院学位办主编的《中国学位三十年》中,《山东大学研究生学志》是唯一被收录的研究生校园学术期刊。

重视新媒体在研究生中的影响,充分发挥网络在校园学术文化建设中积极的舆论导向作用和信息服务功能。“研究生之家”网站全面动态反映研究生的学术文化活动,通过多次改版升级,功能不断强大。网站栏目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针对研究生的特点设置了“日常办公”、“重要通知”、“管理规定”、“新闻视点”、“学术时空”、“学风建设”、“三种经历”、“学子风采”、“管理系统”、“学院采风”、“党建园地”、“心理健康”等多个栏目,实现了网上信息发布、通知宣传、管理公示、网上投票、考核评审、评聘管理、信息反馈等功能,成为与研究生学习科研和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信息平台。其中,“学术活动预告”栏目以醒目位置动态发布“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等重要学术活动的海报预告,吸引了广大研究生的积极参与。在一年一度的“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评选网上投票阶段,研究生凭学号登录“研究生网络信息系统”,按照要求对候选人进行网上投票,既快捷方便,又科学公平。“研究生之家”网站近年多次获评“山东大学优秀网站”。日益完善的网络信息平台在加强研究生的教育和管理,传递信息,服务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规范学术行为,强化教育监督,建设彰显德性的优良学风

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反对不良学风,遏制学术不端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和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学风和学术道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高校中的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工作已刻不容缓。《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强调:“优良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能否营造一个优良的学风环境,关系到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认为:“世界一流大学首先应当充分彰显它的德性,山东大学地处齐鲁,在文化与道德资源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当把山东大学办成中国最有德性的大学。”

针对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中出现的一些学术不端行为和学术失范现象,山东大学采取制度建设、教育引导和监督管理并重的方式,严明学术纪律,规范学术行为,强化诚信教育,实行科学监督,防止出现学术不端行为。①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出台了《山东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文件在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失范处理、处理程序等方面做了具体界定和明确要求。②加强对研究生的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把学术规范教育作为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予以落实,使研究生一入学就养成自觉抵御学术腐败、维护学术声誉的良好习惯。同时,定期在研究生中开展“研究生学术规范”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报告会、论坛、座谈会、主题班会、讨论会、诚信承诺书等形式,加强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同时选拔了一批知名学者组成学术规范教育专家团,为不同专业的研究生举行专题讲座,针对研究生论文撰写、论文发表、文献检索等问题进行专门指导,使研究生深受教益,自律意识明显提高。③实行科学监督。建立研究生学术规范网上监督系统,研究生新生入学后,必须登录研究生管理系统中的“学术规范考试网”,通过相关学术规范的学习和测试,并签署研究生学术规范诚信承诺书后,方可进入注册阶段。同时,从2010年开始学校启用“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对研究生申请答辩的学位论文进行查重检测。论文经全文比对检测,若文字重合率在30%以上,责成导师和研究生进行认真修改,复检合格后方可进行论文评审和答辩,一旦发现学位论文构成抄袭,则终止申请人的论文答辩资格或给予纪律处分。这些措施对于预防和避免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严肃学术纪律,净化学术环境,促进学术诚信,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五、创造条件,完善管理,营造适宜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

学术是一所高水平大学的支柱,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精神财富,校园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沃土。实践证明,校园学术文化氛围对于促进创新人才成长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山东大学校园学术文化建设紧紧围绕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通过实施各项创新举措,开展高层次、多样性的研究生学术文化活动,营造适宜高层次人才成长的创新文化氛围。

1.完善研究生学术文化活动管理体系,搭建交流与融合、集成与传播的研究生创新文化平台

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和山东大学文史学科见长的学术传统,利用国内外联系广泛的人才资源,打造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广覆盖面的高端学术文化品牌,为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提高创新能力搭建良好的平台。“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山东大学研究生学志》由学校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主办,研工部具体负责管理和指导,并为各项活动提供经费、场地、海报、宣传等条件;成立研究生学术活动中心,选聘了几十名优秀研究生分别从事“稷下风”讲坛、“海右”论坛、数学建模、研究生学志等方面的具体工作;各学院积极配合并具体承办相关活动,学校把研究生学术文化活动列为考核学院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组织引导研究生积极参加高水平学术活动,增进学术交流,展现学子风采,有效拓宽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高了研究生的水平和能力,形成了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浓厚的学术文化氛围。

2.创新举措,加大投入,保障研究生学术文化活动顺利开展

近年来学校实施的“研究生质量工程”每年为“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提供40万元的专项经费支持,充足的经费使论坛能够顺利举办。仅在2011年9月举办的山东大学“海右”国际博士生学术论坛(第六届“国际学生高科技论坛”),学校投入的专项经费就超过20万元。学校还为各学院承办的全国性“海右”博士生论坛提供每场5万元左右的经费支持。“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也有数量充足的专项经费,为开展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校设立“研究生科技创新专项基金”,用于支持研究生参加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学校还设立“研究生海外学术交流专项基金”,资助研究生出境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使更多的研究生有机会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拓宽视野。

3.积极为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供机会、创造条件,提高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充分调动研究生在校园学术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研究生提供更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平台。指导支持研究生学术中心、研究生会、研究生社区支部等学生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学校专门为具体从事学术文化活动的研究生设立了几十个助管岗位,让每一个研究生在各自的团队中承担角色、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研究生在岗位锻炼中,既提高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又在付出劳动之后得到相应的奖学金,同时这些学生组织也成为学校与研究生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4.校园学术文化建设与研究生的学术科研相结合、与研究生的思想教育相结合、与研究生的成长成才相结合,以特有的方式和途径影响着研究生道德素质和行为规范的养成

通过组织引导研究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高水平学术文化活动,不仅使研究生掌握了专业知识,而且促进了学科的交叉融合,突破了专业学习的局限,研究生从活动中汲取更多的知识和营养,加强了对研究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道德教育,培养了研究生的科学作风、优良学风、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创业品格。

5.研究生学术文化活动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发挥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系列高水平学术文化活动,对于活跃校园学术文化气氛,开阔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促进创新人才的成长,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上崭露头角。2011年山东大学又有3篇论文获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年度获奖数量居全国高校第五位,获奖论文总数达到21篇,居全国高校第十一位。山东大学连续数年被SCI收录的论文数均排全国高校前十位,作为科研生力军的研究生为学校学术实力的增强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付增光.试论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及其培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

[2]周伟.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基于厦门大学的案例分析[J] .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1(4).

[3]徐显明.把山大建成最有德性的大学[N].齐鲁晚报,2010-07-21.

(选自《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年第八期)



上一条:教育部34号令《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
下一条: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本质的审视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