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学科
四川“双一流”建设学科

庆贺双丰收 砥砺新奋进

2019年01月22日 14:08 作者:张俊贤 审稿人:yys 来源:宣传统战部  点击:[]


  

学校隆重召开庆祝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和国家教学成果奖座谈会

1月21日,本学期最后一个工作日,学校隆重召开座谈会,庆贺2018年学校教学科研双丰收——副校长陈代文主持的项目获得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副校长吴德主持的项目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交流团队奋斗协作的宝贵经验,共同展望学校美好未来。

全体校领导、党委常委,两个项目组成员、拟申报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人员代表,以及科技管理处、教务处、研究生院、教师工作部、人事处、财务处等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

会议由副校长朱庆主持。

项目主持人、副校长陈代文和吴德分别介绍了各自的获奖成果情况,回顾了一路走来的艰难历程。

成如容易却艰辛。两项成果背后有着太多的付出与坚守。

猪抗病营养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的研究前后付出20多年的努力。项目组在国际上率先提出“抗病营养”理论时,理论和技术上都没有可参考的借鉴,这个概念还曾饱受同行专家质疑,课题组有人提议放弃这种提法,但是陈代文说,宁可不获奖,也要坚持。通过多年努力,他们让这个理论研究被广泛接受,在国际上首创了基于营养-微生物-宿主互作、以营养与免疫为核心的猪抗病营养理论,率先构建了抗病营养研究范畴,围绕营养与肠道健康、病原性和饲料源性致病因子互作规律开展系统研究,从整体、组织、细胞及分子水平探明了营养的抗病功效及机制,揭示了营养-肠道微生物-宿主免疫之间的互作关系。不止如此,他们也积极促进理论联系实际,构建了肠道保健营养关键技术,解决了无抗条件下仔猪腹泻率高的问题,确定了增强疫苗保护效应、缓解病原免疫损伤的营养素、营养源及添加剂等适宜需求参数,填补了国内外猪营养标准空白,构建的防霉抗霉、抗氧化应激营养关键技术已成为行业领先技术。

畜牧学科研究生“产学研”融合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成果的取得也非一日之功,前后经过12年的研究与实践,前后有142位导师、185位博士、1016名硕士参与其中,成果针对畜牧学科研究生培养存在的培养模式“重校内、轻校外”,培养主体“重继承、轻创新”,培养方案“重理论、轻实践”,培养资源“重政府、轻社会”等主要教学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创建了“校企、校校和校院所、校地”融合培养新畜科模式及其运行机制,建立了“多学科交叉”导师团队的指导模式,建立了分类课程体系和研究生培养环节三个“三分之一”规则,提出了培养过程关键控制点,从根本上解决了畜牧学科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研人员代表、浙江大学副教授詹勇,新希望六合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饲料产业群总裁韩继涛,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技术总监张璐等发言,分享了团结协作技术攻关的经验,并就下一步如何加强合作提出建议。

党委书记庄天慧代表学校党委向获奖的全体专家教授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并致以衷心感谢。她用非常感动、非常振奋、非常期待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感动于大家的那种拼搏、那种奋斗、那种坚守、那种情怀。每一项获奖成果都来之不易,都凝聚着团队专家教授的大量心血,都是数十年艰辛打拼和奋斗出来的。这两项成果体现了学校的硬实力,也是学校教学科研多年沉淀的结晶。截至目前,我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32项,其中主持14项,国家教学成果11项,其中主持8项,这充分展示了学校作为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深厚底蕴和雄厚实力,这也是一代又一代川农大人崇尚学术,争创一流,追求卓越的执着坚守与生动写照,是川农大精神新时代的弘扬光大。

庄天慧指出,今天的会既是庆祝会,也是交流会,更是工作推进会。当前,我们正在加快一流农业大学建设,需要培育更多一流成果,培养更多一流人才来支撑一流学科建设。这些重大标志性奖励成果背后彰显的精神值得挖掘,对未来培育重大标志性奖励成果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她说,我们要以此为新起点,进一步加大宣传,深入挖掘这些奖励成果背后的感人故事、总结提炼其中彰显的科学精神,与川农大精神相结合,向师生进行广泛宣传,激励大家拼搏创新,勇攀科学高峰,潜心育人,为学校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要进一步加大重大标志性奖励成果的培育,进一步巩固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和谐包容、团结协作的良好干事环境。庄天慧表示,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全国一流农业大学是我们的共同梦想,让我们戮力同心,砥砺奋进,用奋斗与汗水奏响2019年更精彩的篇章。

校长郑有良在讲话中表示,学校将根据奖励办法和双支计划管理办法,对两项成果获得团队给予相应奖励。他对获奖团队表示最热烈祝贺,更对获奖团队、获奖个人和合作单位表达最衷心的感谢。感谢大家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为学校社会影响力的扩大、为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增强又立新功,再做贡献。

郑有良说,川农大的品牌到底是什么,他认为:一是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们有一支以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和国家级教学名师为代表的优秀学术队伍。二是在人才培养上,我们先后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1项,获国家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篇,提名6篇。三是在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上,我们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32项。获奖数量多,级别高,是社会公认的,也是全国高校少有的。四是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我们有曾由中组部、中宣部和教育部发起宣传并受到温家宝总理肯定的“川农大精神”,先后三次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这些就是川农大一直都风清气正,友爱和谐而又奋发向上的传统优势和优良基因。

他强调,我们庆祝当下回顾过去,目的是要面向未来。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不断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生活质量,不断增强师生员工的获得感、自豪感和幸福感。学校空前的需要更多的国家级教学和科研成果,空前的需要更多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学术论文,空前的需要更多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智库、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有了教学科研大成果,才会有学术大师。有了一批学术大师,学校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双一流”大学。

省人大常委、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原党委书记邓良基以“祝贺、感谢、祝福”为关键词做了讲话。他表示,这是学校取得的里程碑事件,是新时代的新突破,为之感到高兴。感谢团队在产学研有效融合模式上创新,以科技切实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切实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感谢企业齐心协力开展科技攻关,祝福未来申报成果的各个项目能借鉴成功经验,马到成功。

校学术委员会主任荣廷昭院士专程从西双版纳玉米南繁基地赶回来参加座谈会,他赞誉两项成果的主持人都是动物营养人,牛!他说,他们获奖是当今川农人勤于钻研,勇于创新,认真做学问取得成绩的代表。这些成果为学校在“双一流”建设上提神鼓劲,树了榜样,自己感到振奋自豪。热情期望新一代川农人,新世纪的川农大人能在学校党政领导下,秉承心系三农、学术至上、勤力稼穑、泽润四方的理念,弘扬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瞄准学科前沿、砥砺前行,在“双一流”建设大道上只争朝夕、高歌猛进,创造更多更好更大的成果,获得更多更大的国家奖。

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张强,省纪委监委驻校纪检监察组组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斌,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锦秀、党政办主任丁林、宣传统战部部长江英飒等分别发言,祝贺团队取得的佳绩,盛赞团队为丰富川农大精神时代内涵所作出的生动诠释。